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劰载中...

红色尖兵

 找回密码
 立即入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回复: 0

今日清明|清明时候雨初足,养生宜防外感、散郁热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675

回帖

9万

积分

空军少校

UID
343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4-20
最后登录
2025-11-4
在线时间
1 小时
积分
91946

学院勋章个人三等功总队个人嘉奖战区个人嘉奖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新区建区赞助勋章团员勋章文艺汇演铜质勋章

发表于 2022-5-18 22: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移动
清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


今日,我们迎来了清明节气。

气温转暖,草木开始萌芽现青,万物欣欣向荣,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

古人描述的清明物候是: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认为在这个时节,桐花开放,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回到了地下的洞中,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唐)白居易 《寒食江畔》节选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清明时候雨初足,白花满山明似玉。

十里春风睡眼中,小桃飘尽馀新绿。

——(宋)喻良能《三月六日清明节道中》

清明,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活动。此时,养生应注意多食时蔬散郁热,追思伤怀宜节制。

1

吃青嫩时蔬散郁热

春风轻抚,新鲜青嫩的食材应时而生,脆嫩的春笋、草绿的马兰头、泛紫的菜苔……令人应接不暇。踏青途中,顺手采摘可食的青嫩野菜,巧手制作美食,曰“咬青”。

青嫩时蔬能清散春季体内的郁热,兼具疏肝健脾的功效。最负盛名的当数南方的青团糕、北方的荠菜饺,还有清明前绿茶。

人们可准备新鲜南瓜叶、芹菜叶等青菜,将其粉碎后过滤取汁,制作青团,追忆儿时的家乡味道。

北方的山野中,成片的荠菜青翠欲滴,清洗、剁碎后,加入肉馅,制作成水饺、蒸饺,让人食欲大增。荠菜明目益胃,尤其适合肝气不畅、双眼痒涩的人食用。

清明出好茶,气温适中、雨量充沛保证了茶色翠绿,茶质柔嫩。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黄山的毛峰,信阳的毛尖,峨眉的竹叶青等春季新茶,能清利头目、消除热渴。

2

火气旺盛可“寒食”

民间有“清明吃艾,勿怕雨浇”的说法,人们也可食用用新鲜艾叶制作的糕点——艾馍馍,借助艾草升阳气、散寒湿的功能预防外感。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时节,人与天地相应,身体随阳气升腾,功能较为亢奋,内火易郁,常见头痛、心烦、双眼干痒、口气重浊等不适。火气旺盛的青壮者可适当“寒食”,多吃新鲜青菜、清淡素食,小朋友可选喝甘蔗汁、椰汁,有助调整身体状态。

3

追思伤怀宜节制

清明时节,人们追思远逝的亲人故旧,难免悲痛、忧苦。古人提倡“祭之以礼”,用文明、有序的仪式,配合肃穆、韵律的表述与动作,传达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感恩心绪,也可抒发情感,减轻悲苦情绪的累积对身心健康的损伤。

移情法可舒缓清明的悲苦情绪。严肃礼仪之后,郊游踏青的欢娱之旅旋即开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和亲友们相约踏青出游,有助于平复心绪、调畅情志,驱散因阴雨、思亲而致的阴霾。适当的户外活动还能调动机体功能,促进人体阳气的振奋。

4

气候变化勤换衣

清明时节,气温上升迅速,但气温波动大,晴雨交替,日夜温差偏大,考验着身体的调节适应能力。这种气候变化更易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需要格外注意,外防感冒、咳嗽、发热,内防血压波动、情绪波动以及老年人的心脑功能状态变动。

晴朗日子,白天升温迅速,年轻人换上轻薄艳丽的新装,老年人也不必春捂,避免过热大汗。夜晚和阴雨时,降温明显,需及时添加保暖外衣,避免受凉伤风。

此时因自然环境的暖湿条件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繁殖传播,外寒内热状态易加大外感“瘟疫”的疾病风险,大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切莫懈怠放松。

作者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杨威

审核 |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贺娟

策划 | 谭嘉 王宁

编辑 | 范洪岩
【红色尖兵军衔】:
【红色尖兵职务】:
【红色尖兵部门】:中部战区
【红色尖兵编制】:HSJB-TZ-ZB-
【红色尖兵军籍】:红尖80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675

回帖

9万

积分

空军少校

UID
343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4-20
最后登录
2025-11-4
在线时间
1 小时
积分
91946

学院勋章个人三等功总队个人嘉奖战区个人嘉奖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新区建区赞助勋章团员勋章文艺汇演铜质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22: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移动
清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


今日,我们迎来了清明节气。

气温转暖,草木开始萌芽现青,万物欣欣向荣,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

古人描述的清明物候是: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认为在这个时节,桐花开放,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回到了地下的洞中,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唐)白居易 《寒食江畔》节选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清明时候雨初足,白花满山明似玉。

十里春风睡眼中,小桃飘尽馀新绿。

——(宋)喻良能《三月六日清明节道中》

清明,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活动。此时,养生应注意多食时蔬散郁热,追思伤怀宜节制。

1

吃青嫩时蔬散郁热

春风轻抚,新鲜青嫩的食材应时而生,脆嫩的春笋、草绿的马兰头、泛紫的菜苔……令人应接不暇。踏青途中,顺手采摘可食的青嫩野菜,巧手制作美食,曰“咬青”。

青嫩时蔬能清散春季体内的郁热,兼具疏肝健脾的功效。最负盛名的当数南方的青团糕、北方的荠菜饺,还有清明前绿茶。

人们可准备新鲜南瓜叶、芹菜叶等青菜,将其粉碎后过滤取汁,制作青团,追忆儿时的家乡味道。

北方的山野中,成片的荠菜青翠欲滴,清洗、剁碎后,加入肉馅,制作成水饺、蒸饺,让人食欲大增。荠菜明目益胃,尤其适合肝气不畅、双眼痒涩的人食用。

清明出好茶,气温适中、雨量充沛保证了茶色翠绿,茶质柔嫩。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黄山的毛峰,信阳的毛尖,峨眉的竹叶青等春季新茶,能清利头目、消除热渴。

2

火气旺盛可“寒食”

民间有“清明吃艾,勿怕雨浇”的说法,人们也可食用用新鲜艾叶制作的糕点——艾馍馍,借助艾草升阳气、散寒湿的功能预防外感。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时节,人与天地相应,身体随阳气升腾,功能较为亢奋,内火易郁,常见头痛、心烦、双眼干痒、口气重浊等不适。火气旺盛的青壮者可适当“寒食”,多吃新鲜青菜、清淡素食,小朋友可选喝甘蔗汁、椰汁,有助调整身体状态。

3

追思伤怀宜节制

清明时节,人们追思远逝的亲人故旧,难免悲痛、忧苦。古人提倡“祭之以礼”,用文明、有序的仪式,配合肃穆、韵律的表述与动作,传达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感恩心绪,也可抒发情感,减轻悲苦情绪的累积对身心健康的损伤。

移情法可舒缓清明的悲苦情绪。严肃礼仪之后,郊游踏青的欢娱之旅旋即开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和亲友们相约踏青出游,有助于平复心绪、调畅情志,驱散因阴雨、思亲而致的阴霾。适当的户外活动还能调动机体功能,促进人体阳气的振奋。

4

气候变化勤换衣

清明时节,气温上升迅速,但气温波动大,晴雨交替,日夜温差偏大,考验着身体的调节适应能力。这种气候变化更易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需要格外注意,外防感冒、咳嗽、发热,内防血压波动、情绪波动以及老年人的心脑功能状态变动。

晴朗日子,白天升温迅速,年轻人换上轻薄艳丽的新装,老年人也不必春捂,避免过热大汗。夜晚和阴雨时,降温明显,需及时添加保暖外衣,避免受凉伤风。

此时因自然环境的暖湿条件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繁殖传播,外寒内热状态易加大外感“瘟疫”的疾病风险,大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切莫懈怠放松。

作者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杨威

审核 |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贺娟

策划 | 谭嘉 王宁

编辑 | 范洪岩
【红色尖兵军衔】:
【红色尖兵职务】:
【红色尖兵部门】:中部战区
【红色尖兵编制】:HSJB-TZ-ZB-
【红色尖兵军籍】:红尖80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Loading...

QQ|Archiver|小黑屋|红色尖兵 ( 辽ICP备2025067198号 )

返回顶部
x

红色尖兵微信公众号

GMT+8, 2025-11-4 22:26 , Processed in 0.03149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红色尖兵 X3.4

© 2007-2025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