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劰载中...

红色尖兵

 找回密码
 立即入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回复: 0

吼娃两败俱伤,不吼憋出内伤,被吼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7:14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万

    主题

    -5676

    回帖

    9万

    积分

    空军少校

    UID
    343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4-20
    最后登录
    2025-11-3
    在线时间
    1 小时
    积分
    91939

    学院勋章个人三等功总队个人嘉奖战区个人嘉奖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新区建区赞助勋章团员勋章文艺汇演铜质勋章

    发表于 2022-5-20 18: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电信
    每天在吼娃和吼完自责中不停切换

    在崩溃的边缘疯狂试探

    当妈不易,做娃也难

    吼还是不吼

    这题真难!


    “说一遍,没听见;说两遍,耳旁风;说三遍,头都不抬!吼还是不吼?!”

    “锄禾日当午,两岸猿声啼不住;2乘以12等于10……吼还是不吼?!”

    “问:9可以分成3和6,那9可以分成**几?不知道,等一等,答2。吼还是不吼?!”

    ……

    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时刻,让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老母亲,无法控制地开启“吼娃模式”。然而,发怒有风险,吼娃需谨慎!



    一位母亲曾分享她的亲身经历。有一次她在帮孩子收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时,发现2岁的女儿又用蜡笔在床单上涂涂画画,床单被涂抹得一片狼藉。这位母亲瞬间爆了,对女儿大吼:“不是告诉过你不要乱涂吗?你聋了吗?”孩子听到吼声吓呆了,颤抖着把蜡笔掉在了地上,甚至不敢捡起来。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处理“熊孩子”的经历,不想从此以后,这孩子再也没碰过蜡笔。很多家长不会想到,吼娃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被吼大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即便对成年人而言,那些包含着情绪的怒吼,都会令人感到非常不适,更别提孩子——尤其是对家长充满依恋的孩子。

    这种吼叫一方面是一种情感拒绝,将孩子的孺慕之情撕扯践踏;另一方面也是沟通拒绝,用冰冷的要求替代沟通,不利于建立跟孩子的交流桥梁。

    被吼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01

    “继承”吼叫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一个孩子的说话方式、人际交往模式和他的父母十分相似。这是因为孩子与他人的交流方式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构建的,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态度、行为有重要影响。家长如果总以“吼”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很可能也会学习到这种说话方式:或许是在年龄稍大后“吼”父母,使亲子关系增加一层屏障;或许也以“吼”的方式和他人交往,影响社会人际关系。

    02

    丧失安全感

    孩子在2岁~3岁时,由于自主性的萌芽,会让家长觉得孩子开始变得“不听话了”。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进入了第一反抗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阶段。然而,很多家长不会接受从前听话的孩子变得叛逆,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也变得严厉。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家长更倾向于采用大吼大叫的方式,希望用更大的声音压住孩子躁动的情绪。1岁~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阶段,家长的表现会让孩子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感到害怕,无法获得安全感,长大后也很难从别的地方感受到安全感。

    03

    产生自卑感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一直对你挑剔指责,你会不会感到难过,自信心受到打击?同理,当一个孩子跟父母分享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困难时,家长不仅不给予帮助,反而加以批评,这会使孩子感到难过,觉得自己很笨,一点小事都做不好。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变得自卑。

    04

    导致青春期叛逆

    家长可能有这样一个疑问,孩子之前很听话,为什么进入青春期后突然变得很叛逆?尤其是从小在父母严厉教育下的孩子,叛逆行为更为严重。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逆反心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专断、强制型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催生青春期叛逆。年幼的孩子因其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会认同家长、老师等“权威”。一旦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想法、追求等与父母不相同时,就会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而吼叫式的父母,更容易激发孩子这种情绪,加剧孩子对自己的抵触感,影响亲子关系。

    05

    增加抑郁风险

    上面提到,吼叫式的亲子交流模式很可能造成孩子安全感的丧失,引发自卑感,而这两种心理状态都是抑郁情绪甚至抑郁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抑郁的成因包括遗传、个性特点、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在个性特点方面,自卑、敏感易造成个体自我价值感低,情绪压抑,甚至对未来不抱希望,从而产生抑郁。社会心理方面,吼叫式的亲子交流常常带来一种紧张感和压迫感,这种长时间的负面情绪同样会增加抑郁风险。



    爱娃

    从“戒吼”开始

    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是随着年龄逐渐发展的。童年期的孩子未必能够直接理解成人话语的含义,甚至会产生偏差。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独立性与依赖性产生冲突的阶段,对于父母一些指令性的要求,会产生较为直接的反抗情绪。

    因此,家长们,单纯的吼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那么,想要改变现状,想让孩子变得更好,请先从避免吼娃开始!

    1.吼娃之前,先“冷却”情绪。当你忍不住想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时,试着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做几个深呼吸,慢慢放松,等自己平静下来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2.尊重孩子,与孩子做朋友。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应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情绪,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如果将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庸,便容易陷入强硬要求—遭到反抗—更强硬要求—渐行渐远的恶性循环。

    3.接纳“不完美”,与孩子共成长。没有完美的父母,更没有完美的孩子。家长要正视这份“不完美”,接纳自己,拥抱孩子,抛开负面情绪,与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 儿童心理门诊主任医师 刘华清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 孙琦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 董一漩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 党委书记 院长 杨甫德
    【红色尖兵军衔】:
    【红色尖兵职务】:
    【红色尖兵部门】:中部战区
    【红色尖兵编制】:HSJB-TZ-ZB-
    【红色尖兵军籍】:红尖80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7:14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万

    主题

    -5676

    回帖

    9万

    积分

    空军少校

    UID
    343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4-20
    最后登录
    2025-11-3
    在线时间
    1 小时
    积分
    91939

    学院勋章个人三等功总队个人嘉奖战区个人嘉奖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新区建区赞助勋章团员勋章文艺汇演铜质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20 18: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电信
    每天在吼娃和吼完自责中不停切换

    在崩溃的边缘疯狂试探

    当妈不易,做娃也难

    吼还是不吼

    这题真难!


    “说一遍,没听见;说两遍,耳旁风;说三遍,头都不抬!吼还是不吼?!”

    “锄禾日当午,两岸猿声啼不住;2乘以12等于10……吼还是不吼?!”

    “问:9可以分成3和6,那9可以分成**几?不知道,等一等,答2。吼还是不吼?!”

    ……

    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时刻,让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老母亲,无法控制地开启“吼娃模式”。然而,发怒有风险,吼娃需谨慎!



    一位母亲曾分享她的亲身经历。有一次她在帮孩子收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时,发现2岁的女儿又用蜡笔在床单上涂涂画画,床单被涂抹得一片狼藉。这位母亲瞬间爆了,对女儿大吼:“不是告诉过你不要乱涂吗?你聋了吗?”孩子听到吼声吓呆了,颤抖着把蜡笔掉在了地上,甚至不敢捡起来。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处理“熊孩子”的经历,不想从此以后,这孩子再也没碰过蜡笔。很多家长不会想到,吼娃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被吼大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即便对成年人而言,那些包含着情绪的怒吼,都会令人感到非常不适,更别提孩子——尤其是对家长充满依恋的孩子。

    这种吼叫一方面是一种情感拒绝,将孩子的孺慕之情撕扯践踏;另一方面也是沟通拒绝,用冰冷的要求替代沟通,不利于建立跟孩子的交流桥梁。

    被吼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01

    “继承”吼叫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一个孩子的说话方式、人际交往模式和他的父母十分相似。这是因为孩子与他人的交流方式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构建的,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态度、行为有重要影响。家长如果总以“吼”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很可能也会学习到这种说话方式:或许是在年龄稍大后“吼”父母,使亲子关系增加一层屏障;或许也以“吼”的方式和他人交往,影响社会人际关系。

    02

    丧失安全感

    孩子在2岁~3岁时,由于自主性的萌芽,会让家长觉得孩子开始变得“不听话了”。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进入了第一反抗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阶段。然而,很多家长不会接受从前听话的孩子变得叛逆,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也变得严厉。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家长更倾向于采用大吼大叫的方式,希望用更大的声音压住孩子躁动的情绪。1岁~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阶段,家长的表现会让孩子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感到害怕,无法获得安全感,长大后也很难从别的地方感受到安全感。

    03

    产生自卑感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一直对你挑剔指责,你会不会感到难过,自信心受到打击?同理,当一个孩子跟父母分享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困难时,家长不仅不给予帮助,反而加以批评,这会使孩子感到难过,觉得自己很笨,一点小事都做不好。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变得自卑。

    04

    导致青春期叛逆

    家长可能有这样一个疑问,孩子之前很听话,为什么进入青春期后突然变得很叛逆?尤其是从小在父母严厉教育下的孩子,叛逆行为更为严重。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逆反心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专断、强制型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催生青春期叛逆。年幼的孩子因其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会认同家长、老师等“权威”。一旦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想法、追求等与父母不相同时,就会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而吼叫式的父母,更容易激发孩子这种情绪,加剧孩子对自己的抵触感,影响亲子关系。

    05

    增加抑郁风险

    上面提到,吼叫式的亲子交流模式很可能造成孩子安全感的丧失,引发自卑感,而这两种心理状态都是抑郁情绪甚至抑郁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抑郁的成因包括遗传、个性特点、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在个性特点方面,自卑、敏感易造成个体自我价值感低,情绪压抑,甚至对未来不抱希望,从而产生抑郁。社会心理方面,吼叫式的亲子交流常常带来一种紧张感和压迫感,这种长时间的负面情绪同样会增加抑郁风险。



    爱娃

    从“戒吼”开始

    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是随着年龄逐渐发展的。童年期的孩子未必能够直接理解成人话语的含义,甚至会产生偏差。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独立性与依赖性产生冲突的阶段,对于父母一些指令性的要求,会产生较为直接的反抗情绪。

    因此,家长们,单纯的吼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那么,想要改变现状,想让孩子变得更好,请先从避免吼娃开始!

    1.吼娃之前,先“冷却”情绪。当你忍不住想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时,试着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做几个深呼吸,慢慢放松,等自己平静下来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2.尊重孩子,与孩子做朋友。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应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情绪,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如果将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庸,便容易陷入强硬要求—遭到反抗—更强硬要求—渐行渐远的恶性循环。

    3.接纳“不完美”,与孩子共成长。没有完美的父母,更没有完美的孩子。家长要正视这份“不完美”,接纳自己,拥抱孩子,抛开负面情绪,与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 儿童心理门诊主任医师 刘华清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 孙琦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 董一漩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 党委书记 院长 杨甫德
    【红色尖兵军衔】:
    【红色尖兵职务】:
    【红色尖兵部门】:中部战区
    【红色尖兵编制】:HSJB-TZ-ZB-
    【红色尖兵军籍】:红尖80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Loading...

    QQ|Archiver|小黑屋|红色尖兵 ( 辽ICP备2025067198号 )

    返回顶部
    x

    红色尖兵微信公众号

    GMT+8, 2025-11-4 02:24 , Processed in 0.02895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红色尖兵 X3.4

    © 2007-2025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