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劰载中...

红色尖兵

 找回密码
 立即入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回复: 0

远离这种致癌的细菌,从一日三餐开始!| 医者名片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674

回帖

9万

积分

空军少校

UID
343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4-20
最后登录
2025-11-8
在线时间
3 小时
积分
92010

学院勋章个人三等功总队个人嘉奖战区个人嘉奖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新区建区赞助勋章团员勋章文艺汇演铜质勋章

发表于 2022-5-21 09: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电信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吃一顿健康的年夜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今天教您一招,不仅让餐桌更加文明有礼,而且还能有效预防一级致癌物——幽门螺杆菌。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两个字,分餐!


分餐 古已有之



分餐并非“舶来品”,我国古代一直就有分餐制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饭局——鸿门宴中,《史记》是这样描述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可见秦汉时期就是分餐而食。

在出土的汉墓壁画《宴饮观舞图》中,我们可以看见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景。在出土的文物中,也有一张张低矮的小食案。

唐宋时期,随着桌子椅子的流行,合餐制开始取代分餐制。直至明清期间合餐制基本取代分餐制。

《红楼梦》中出现的贾府宴饮场面都是众人围坐一桌共同用餐的场景,便是这种餐饮文化演进的一个缩影。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分餐制成为了主流的呼声。在一项媒体调查中,85.4%的网友支持公筷使用,但只有3.8%的网友表示家里一直有用公筷的习惯,可见分餐制亟须在人群中推广。

在政府层面,关于分餐的政策规定相继出台,2020年12月31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餐饮服务单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第二版)》,其中明确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应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务”。可以说分餐制是国家倡导,民心所向,势在必行。



这种致癌菌 50%的人已中招



幽门螺杆菌,英文简称为HP,寄生在人体的胃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是诱发胃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的胃里有一层黏膜,用来保护胃不被胃酸所腐蚀,而幽门螺杆菌专门破坏这层胃黏膜,使得胃酸和病菌趁虚而入,久而久之引发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甚至引起胃癌。

研究显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要比其他人群胃癌发病率高2倍~4倍。所以面对幽门螺杆菌,千万不可大意。

那么有人会问,幽门螺杆菌有这么容易感染吗?据研究显示,在我国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占到50%甚至更高!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宿主,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粪-口进行传播。不幸的是,所有人群都为易感人群。也就是说,一旦和你同桌吃饭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同时又没有做到分餐的话,同桌的每一个人都可能被传染。



避免感染 从分餐开始



在我们已经知道,幽门螺杆菌会通过口-口途径进行传播,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分餐,就可以阻断其传播途径,纵使幽门螺杆菌再狡猾,也无计可施。

因此,我们倡导吃饭时做到分餐,餐具一人一套,不要混用,有条件的尽量自带碗筷。家中筷子应勤用开水烫洗,并三个月左右更换一次,同时要让自己以及周围的人都保持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手卫生,饮食用公筷、公勺等,有效阻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呢?很多人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并不会有特别的不适,有些人则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非特异性的症状。其实只需要我们去医院做一个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吹一口气,即可明确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万一检查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不必过分惊慌。从感染幽门螺杆菌到罹患胃癌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有效根治幽门螺杆菌,避免疾病进展。

治疗的过程也非常简单,口服三联药物两周左右后就可能根治,之后需要到医院复查幽门螺杆菌。如果依旧提示感染,就需要遵医嘱使用四联甚至是五联药物进行治疗。

分餐看似复杂,其实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对健康的重视。分餐,隔离了病菌的传播,但不隔离亲情与友情。每个人维护好自己的生活小环境,就是在为全社会的健康大环境做贡献。

多一双公筷,

多一分安心。

您夹起的是尊重,

收获的是健康!



文章作者: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 田艳涛

文字整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 胡海涛

视频出镜医生: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陈慧
楼主热帖
【红色尖兵军衔】:
【红色尖兵职务】:
【红色尖兵部门】:中部战区
【红色尖兵编制】:HSJB-TZ-ZB-
【红色尖兵军籍】:红尖80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674

回帖

9万

积分

空军少校

UID
343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4-20
最后登录
2025-11-8
在线时间
3 小时
积分
92010

学院勋章个人三等功总队个人嘉奖战区个人嘉奖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新区建区赞助勋章团员勋章文艺汇演铜质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21 09: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电信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吃一顿健康的年夜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今天教您一招,不仅让餐桌更加文明有礼,而且还能有效预防一级致癌物——幽门螺杆菌。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两个字,分餐!


分餐 古已有之



分餐并非“舶来品”,我国古代一直就有分餐制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饭局——鸿门宴中,《史记》是这样描述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可见秦汉时期就是分餐而食。

在出土的汉墓壁画《宴饮观舞图》中,我们可以看见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景。在出土的文物中,也有一张张低矮的小食案。

唐宋时期,随着桌子椅子的流行,合餐制开始取代分餐制。直至明清期间合餐制基本取代分餐制。

《红楼梦》中出现的贾府宴饮场面都是众人围坐一桌共同用餐的场景,便是这种餐饮文化演进的一个缩影。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分餐制成为了主流的呼声。在一项媒体调查中,85.4%的网友支持公筷使用,但只有3.8%的网友表示家里一直有用公筷的习惯,可见分餐制亟须在人群中推广。

在政府层面,关于分餐的政策规定相继出台,2020年12月31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餐饮服务单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第二版)》,其中明确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应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务”。可以说分餐制是国家倡导,民心所向,势在必行。



这种致癌菌 50%的人已中招



幽门螺杆菌,英文简称为HP,寄生在人体的胃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是诱发胃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的胃里有一层黏膜,用来保护胃不被胃酸所腐蚀,而幽门螺杆菌专门破坏这层胃黏膜,使得胃酸和病菌趁虚而入,久而久之引发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甚至引起胃癌。

研究显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要比其他人群胃癌发病率高2倍~4倍。所以面对幽门螺杆菌,千万不可大意。

那么有人会问,幽门螺杆菌有这么容易感染吗?据研究显示,在我国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占到50%甚至更高!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宿主,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粪-口进行传播。不幸的是,所有人群都为易感人群。也就是说,一旦和你同桌吃饭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同时又没有做到分餐的话,同桌的每一个人都可能被传染。



避免感染 从分餐开始



在我们已经知道,幽门螺杆菌会通过口-口途径进行传播,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分餐,就可以阻断其传播途径,纵使幽门螺杆菌再狡猾,也无计可施。

因此,我们倡导吃饭时做到分餐,餐具一人一套,不要混用,有条件的尽量自带碗筷。家中筷子应勤用开水烫洗,并三个月左右更换一次,同时要让自己以及周围的人都保持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手卫生,饮食用公筷、公勺等,有效阻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呢?很多人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并不会有特别的不适,有些人则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非特异性的症状。其实只需要我们去医院做一个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吹一口气,即可明确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万一检查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不必过分惊慌。从感染幽门螺杆菌到罹患胃癌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有效根治幽门螺杆菌,避免疾病进展。

治疗的过程也非常简单,口服三联药物两周左右后就可能根治,之后需要到医院复查幽门螺杆菌。如果依旧提示感染,就需要遵医嘱使用四联甚至是五联药物进行治疗。

分餐看似复杂,其实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对健康的重视。分餐,隔离了病菌的传播,但不隔离亲情与友情。每个人维护好自己的生活小环境,就是在为全社会的健康大环境做贡献。

多一双公筷,

多一分安心。

您夹起的是尊重,

收获的是健康!



文章作者: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 田艳涛

文字整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 胡海涛

视频出镜医生: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陈慧
【红色尖兵军衔】:
【红色尖兵职务】:
【红色尖兵部门】:中部战区
【红色尖兵编制】:HSJB-TZ-ZB-
【红色尖兵军籍】:红尖80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Loading...

QQ|Archiver|小黑屋|红色尖兵 ( 辽ICP备2025067198号 )

返回顶部
x

红色尖兵微信公众号

GMT+8, 2025-11-8 21:53 , Processed in 0.08358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红色尖兵 X3.4

© 2007-2025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