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劰载中...

红色尖兵

 找回密码
 立即入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回复: 0

医者名片 | 下雪天,8条小贴士帮助您远离滑倒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674

回帖

9万

积分

空军少校

UID
343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4-20
最后登录
2025-11-8
在线时间
3 小时
积分
92010

学院勋章个人三等功总队个人嘉奖战区个人嘉奖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新区建区赞助勋章团员勋章文艺汇演铜质勋章

发表于 2022-5-21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电信
今天凌晨,北京的初雪悄然而至。

雪景虽美,路上却滑。

雪天出行,如何预防滑倒?

一旦滑倒,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防摔秘籍”+“处理技巧”,

赶快收藏吧!


远离滑倒,记住“防摔秘籍”



1.时刻保持警惕

下雪天,户外有很多地方都是比较湿滑,容易滑倒的,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心。尤其是很多路面虽然没有积雪覆盖,但是结了薄薄的一层冰。这种情况是最容易被忽视,也是最容易引起滑倒的。

2. 合适的着装

雪天出行,要佩戴手套,穿保暖的衣服;裤子不可过长以免踩到裤脚发生跌倒;袜子合脚,不穿滑脚的丝袜;鞋带要系紧并且鞋带不可过长以免踩到鞋带跌倒;挑选合适的防滑鞋子。

3.不要仓促赶路,放慢走路速度

在下雪天出行时最好预留更多的时间。每一步都要踩实,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走路才不会滑倒,尤其是碰到不平的路面更是要放慢步伐。

4.在下雪天出行要留意药物影响

服用药物也可能增加滑倒风险。有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大于30%,其中因用药等相关因素发生跌倒占比10%以上,常见比如镇静催眠药、降压药、降糖药等。建议上述相关人群,按照医生指导用药及安排合适出行时间。

5.尽量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行走

在下雪天,由于光线不足通常很容易忽视在黑暗中的未知物体,也增加了滑倒的可能性,因此要尽可能保证出行环境的光线充足,尽量避免在黑夜中出行,必要时可以配备手电筒。另外,要保证视力的正常,定期检查视力,如果需要随时佩戴眼镜。

6.随身携带手机

应随身携带手机,一旦不慎滑倒,周围如果没有其他人能帮忙,可以立即打电话请求支援。

7.配备辅助器械

使用辅助器械,比如拄拐杖或者使用助行器,这个对于中老年人尤其重要。

8.酒后尽量不出门

在下雪天,饮酒后最好不要出门,如果要出行那么尽量不要饮酒。这是因为酒后会影响身体的平衡功能,会出现走路不稳,尤其是在路面湿滑的区域会增加滑倒的可能性。



路滑不慎摔倒,学会正确处理



下雪天,骨科门诊经常碰到滑倒受伤的人前来就诊。据统计,在滑倒受伤的患者中,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轻者造成软组织损伤,重者导致骨折。常见的有以下部位容易骨折,滑倒后手撑地导致腕部疼痛肿胀,往往是桡骨远端骨折,肩部疼痛往往是肱骨近端骨折。

滑倒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对于中老人来说这是最要命的姿势,容易导致腰椎和髋关节周围骨折。那么,雪天出行,如果不慎滑倒应该怎么做呢?

1.如果滑倒不可避免,那么在着地的瞬间尽量顺势滑或者翻滚,这其实可以起到卸力的作用,有点类似于太极里的以柔克刚。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篮球比赛中,球员从空中失去平衡摔倒在地面时,总会顺势一滑也是这个道理。就是将身体撞击地面的力量转化为滑动的力量,从而避免严重的受伤。

2.滑倒后,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感觉身体某个部位有剧烈疼痛感,那么往往提示有骨折的可能,不要立即站起来,这样可以避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可以先稍躺片刻,评估一下身体的感觉,同时寻求周围人群的帮助或者打电话寻求医疗援助,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除了滑倒时做好正确处理,日常也可以通过多运动,提升“防滑倒能力”。

1.保持骨骼健康,防治骨质疏松

尤其对于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注意每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有充足的维生素D才能促进肠道的钙吸收,而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骨质疏松患者滑倒后骨折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正常人。

2.长期运动锻炼,提高防滑倒能力

坚持科**动,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肌力,降低滑倒风险。一般来说,锻炼可分为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平衡训练、拉伸训练四大方面。四大方面均要兼顾。推荐规律的身体负重锻炼(比如跑步,各种球类运动等)。一周锻炼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60分钟。



延伸阅读:为啥“下雪不冷化雪冷”?

“下雪不冷化雪冷”,包含了两个物理过程,就是凝华和融化。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降雪是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当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融化是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使其从固态变成液态的一种变化过程。化雪是熔化(熔化是指对物质进行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过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会感到寒冷。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黄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叶丹 潘力军

审核 |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 崔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 程义斌
楼主热帖
【红色尖兵军衔】:
【红色尖兵职务】:
【红色尖兵部门】:中部战区
【红色尖兵编制】:HSJB-TZ-ZB-
【红色尖兵军籍】:红尖80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674

回帖

9万

积分

空军少校

UID
343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4-20
最后登录
2025-11-8
在线时间
3 小时
积分
92010

学院勋章个人三等功总队个人嘉奖战区个人嘉奖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新区建区赞助勋章团员勋章文艺汇演铜质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21 09: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电信
今天凌晨,北京的初雪悄然而至。

雪景虽美,路上却滑。

雪天出行,如何预防滑倒?

一旦滑倒,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防摔秘籍”+“处理技巧”,

赶快收藏吧!


远离滑倒,记住“防摔秘籍”



1.时刻保持警惕

下雪天,户外有很多地方都是比较湿滑,容易滑倒的,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心。尤其是很多路面虽然没有积雪覆盖,但是结了薄薄的一层冰。这种情况是最容易被忽视,也是最容易引起滑倒的。

2. 合适的着装

雪天出行,要佩戴手套,穿保暖的衣服;裤子不可过长以免踩到裤脚发生跌倒;袜子合脚,不穿滑脚的丝袜;鞋带要系紧并且鞋带不可过长以免踩到鞋带跌倒;挑选合适的防滑鞋子。

3.不要仓促赶路,放慢走路速度

在下雪天出行时最好预留更多的时间。每一步都要踩实,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走路才不会滑倒,尤其是碰到不平的路面更是要放慢步伐。

4.在下雪天出行要留意药物影响

服用药物也可能增加滑倒风险。有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大于30%,其中因用药等相关因素发生跌倒占比10%以上,常见比如镇静催眠药、降压药、降糖药等。建议上述相关人群,按照医生指导用药及安排合适出行时间。

5.尽量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行走

在下雪天,由于光线不足通常很容易忽视在黑暗中的未知物体,也增加了滑倒的可能性,因此要尽可能保证出行环境的光线充足,尽量避免在黑夜中出行,必要时可以配备手电筒。另外,要保证视力的正常,定期检查视力,如果需要随时佩戴眼镜。

6.随身携带手机

应随身携带手机,一旦不慎滑倒,周围如果没有其他人能帮忙,可以立即打电话请求支援。

7.配备辅助器械

使用辅助器械,比如拄拐杖或者使用助行器,这个对于中老年人尤其重要。

8.酒后尽量不出门

在下雪天,饮酒后最好不要出门,如果要出行那么尽量不要饮酒。这是因为酒后会影响身体的平衡功能,会出现走路不稳,尤其是在路面湿滑的区域会增加滑倒的可能性。



路滑不慎摔倒,学会正确处理



下雪天,骨科门诊经常碰到滑倒受伤的人前来就诊。据统计,在滑倒受伤的患者中,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轻者造成软组织损伤,重者导致骨折。常见的有以下部位容易骨折,滑倒后手撑地导致腕部疼痛肿胀,往往是桡骨远端骨折,肩部疼痛往往是肱骨近端骨折。

滑倒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对于中老人来说这是最要命的姿势,容易导致腰椎和髋关节周围骨折。那么,雪天出行,如果不慎滑倒应该怎么做呢?

1.如果滑倒不可避免,那么在着地的瞬间尽量顺势滑或者翻滚,这其实可以起到卸力的作用,有点类似于太极里的以柔克刚。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篮球比赛中,球员从空中失去平衡摔倒在地面时,总会顺势一滑也是这个道理。就是将身体撞击地面的力量转化为滑动的力量,从而避免严重的受伤。

2.滑倒后,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感觉身体某个部位有剧烈疼痛感,那么往往提示有骨折的可能,不要立即站起来,这样可以避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可以先稍躺片刻,评估一下身体的感觉,同时寻求周围人群的帮助或者打电话寻求医疗援助,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除了滑倒时做好正确处理,日常也可以通过多运动,提升“防滑倒能力”。

1.保持骨骼健康,防治骨质疏松

尤其对于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注意每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有充足的维生素D才能促进肠道的钙吸收,而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骨质疏松患者滑倒后骨折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正常人。

2.长期运动锻炼,提高防滑倒能力

坚持科**动,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肌力,降低滑倒风险。一般来说,锻炼可分为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平衡训练、拉伸训练四大方面。四大方面均要兼顾。推荐规律的身体负重锻炼(比如跑步,各种球类运动等)。一周锻炼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60分钟。



延伸阅读:为啥“下雪不冷化雪冷”?

“下雪不冷化雪冷”,包含了两个物理过程,就是凝华和融化。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降雪是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当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融化是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使其从固态变成液态的一种变化过程。化雪是熔化(熔化是指对物质进行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过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会感到寒冷。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黄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叶丹 潘力军

审核 |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 崔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 程义斌
【红色尖兵军衔】:
【红色尖兵职务】:
【红色尖兵部门】:中部战区
【红色尖兵编制】:HSJB-TZ-ZB-
【红色尖兵军籍】:红尖80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Loading...

QQ|Archiver|小黑屋|红色尖兵 ( 辽ICP备2025067198号 )

返回顶部
x

红色尖兵微信公众号

GMT+8, 2025-11-8 21:44 , Processed in 0.04959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红色尖兵 X3.4

© 2007-2025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