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曾国藩学习“拙诚”领导力 在虚浮、圆滑、取巧、推诿成为社会普遍心态的清朝晚期,曾国藩大胆地提出“去伪而崇拙”,这个“拙诚”,的工夫是曾国藩领导力的核心,也是他一生得力之处。 在曾国藩看来,当时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统治阶层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横流。军事的失败只是一种表象,他的背后是价值体系的崩溃。 尚朴实,耐劳苦任何理念最终都需要认同理念的人去实现。如果说在理念上曾国藩高扬的是“血性忠义”,那么在人才的选拔上,他选择的则是能够切实认同这种理念并加以践行的“朴拙之人”。 曾国藩从最根本的选人环节入手,提出军官一定要选“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兵勇则一定要选“朴实而有士气之农夫”。选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一个组织会养成什么样的作风。 湘军靠什么打胜仗,靠的就是这种“尚朴实,耐劳苦”的作风。从表面看来迂阔笨拙,其实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曾国藩的管理风格亦是以“勤、实”二字为核心。他认为,带兵一定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步得=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他强调“军事是极质之事”,来不得半点虚浮的东西。他厌恶听到高谈阔论,只喜欢平实之言、平实之行。 而这样的“拙朴之人”也推动着相应的组织文化:还我真面,复我固有。 曾国藩说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之下,湘军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组织文化。这种坦诚相待的“湘军精神”,也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曾国藩的领导力的核心,是他践行理念的“拙诚”的功夫。“拙”就是一步一步去做,“诚”就是实心实意地去做。曾国藩有一个信念,就是“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拙式领导力有两个很大的好处,一是得人缘,得他人的信任;二是冲刷了濒临崩溃的价值取向。这是许多投机取巧的管理者无法得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