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劰载中...

红色尖兵

 找回密码
 立即入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回复: 0

每日健康问答|夏至节气健康养生知多少?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674

回帖

9万

积分

空军少校

UID
343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4-20
最后登录
2025-11-5
在线时间
2 小时
积分
91960

学院勋章个人三等功总队个人嘉奖战区个人嘉奖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新区建区赞助勋章团员勋章文艺汇演铜质勋章

发表于 2022-5-8 19: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移动
夏至时节,阳气达到极致,温度上升,伴有暴雨、梅雨天气,湿气增加,出现高温高湿气候。此时易诱发中暑、湿疹、痢疾等疾病。因此,更需注重养生与保健。

夏至养阳正当时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此时气血运行趋外,毛孔张开,阳气溢出体外,消耗过多则会使人体阳气处于内虚状态。

夏至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适当吃些温性食物,如:鸡肉煲汤。制作时可适当加入当归、大枣,并搭配生姜、花椒等温性调料,起到补气益血、温补阳气的功效。

饮食宜清淡

夏季炎热,人的消化功能偏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化热生风。对此,可选择一些具有滋阴功效的食物,如蘑菇、银耳、薏米、鸭肉、鲫鱼等。

夏季气温高,人体排汗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易使大脑供血不足,产生头痛头晕等症状。对此,需大量饮水,但不宜过食冰饮及冷食瓜果,以免损伤脾胃。

夏至面条不可缺

有言道:“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已是很多地方的风俗。食面以粗粮面和杂面为宜,其中绿豆杂面、荞麦杂面最佳。

绿豆杂面可以清火;荞麦杂面有助降脂,其中的维生素B1、B2更是小麦粉的3~20倍。

保证充足睡眠

夏至时节,每天最好保持至少7小时的睡眠。此外,中午闭眼小憩也是让身体放松的较好方式。

夜晚易受风寒,切勿贪凉整夜开冷气,更不宜露宿。夏季炎热,入睡前冲个澡,不仅清凉舒爽、消除疲劳,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剧烈运动不宜做

夏日运动可选择清晨或傍晚,此时天气较凉爽。地点宜在河湖边、公园等空气清新处,但不宜做剧烈运动。

外出时尽量以棉质透气吸汗的浅色衣服为主,同时需注意防晒,必要时可随身备些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物品。

夏至时节吃什么?

1.薏苡仁绿豆粥

原料:绿豆3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

做法:煮制前,将薏苡仁用温水浸泡2~3小时,绿豆浸泡1~2小时。将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清水,并倒入浸泡好的薏苡仁及绿豆,煮为稀粥即可。

功效:薏苡仁健脾化湿,绿豆清热解毒,二者相配是解暑化湿的佳品。

2.冬瓜豆腐排骨汤

原料:排骨、冬瓜、豆腐、姜片、葱段、料酒、白胡椒粉、精盐、香油。

做法:将排骨切成小段;冬瓜、豆腐切块;葱切段、姜切片放入盘中备用;在水中倒入一勺料酒、放入两片姜片,煮开后放入排骨,焯去血沫;将焯好的排骨洗干净,放入锅内加入凉水、葱段、姜片;大火煮开后改中小火继续煮1个小时后,放入冬瓜,过20分钟后再放入豆腐;中小火继续熬煮20分钟,放入一勺料酒,一勺盐,少许白胡椒粉调味,出锅前可淋少许香油。

功效:冬瓜养胃生津、清降胃火,促使淀粉、糖在体内转化为热能而不变成脂肪;排骨中除了脂肪及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的磷酸钙、骨胶原等。
【红色尖兵军衔】:
【红色尖兵职务】:
【红色尖兵部门】:中部战区
【红色尖兵编制】:HSJB-TZ-ZB-
【红色尖兵军籍】:红尖80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613

回帖

4万

积分

三级军士长

UID
3850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20-4-2
最后登录
2025-9-21
在线时间
3788 小时
积分
42487

战区个人嘉奖集体嘉奖文艺汇演铜质勋章

发表于 2022-5-8 20: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移动
沙发。。。。。。。。。。。。。。。。
【红色尖兵军衔】:三级军士长
【红色尖兵职务】:代理主任
【红色尖兵部门】:特战总队南部战区宣传部
【红色尖兵编制】:HSJB- TZ- NB-XC001
【红色尖兵军籍】:红尖803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Loading...

QQ|Archiver|小黑屋|红色尖兵 ( 辽ICP备2025067198号 )

返回顶部
x

红色尖兵微信公众号

GMT+8, 2025-11-5 17:30 , Processed in 0.02916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红色尖兵 X3.4

© 2007-2025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