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劰载中...

红色尖兵

 找回密码
 立即入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回复: 0

掏还是不掏,这个世纪难题有解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674

回帖

9万

积分

空军少校

UID
343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4-20
最后登录
2025-11-8
在线时间
3 小时
积分
92010

学院勋章个人三等功总队个人嘉奖战区个人嘉奖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新区建区赞助勋章团员勋章文艺汇演铜质勋章

发表于 2022-5-21 11: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移动
掏耳朵,

跟抠鼻孔、撕脚皮比,

不需要偷偷做、暗暗爽。

甚至可以明码标价,

堂而皇之来套“采耳”?


掏耳朵那种酥酥麻麻的感觉很酸爽,掏出一大坨的成就感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人掏耳朵上瘾天天掏,结果把耳朵掏出问题来了。

张大爷就是这样,患有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平时也没其他爱好,在家闲着就掏耳朵。有一次,他洗澡后用棉签掏耳朵,不幸掏出个坏死性外耳道炎,甚至引起了面瘫和颅内感染,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做了好几个大手术,才算是把命保住。最终,被掏的这只耳朵,听力永久丧失,面神经也牺牲掉了。

代价这么大吓不吓人!到底还能不能愉快地掏耳朵了?



不掏 不自在?

有人痴迷掏耳朵,是因为耳屎这名字实在不雅,下意识地就关联到眼屎、鼻屎,甚至“翔”……不清理干净必定会浑身不自在!

其实,耳屎也就是耳垢,在医学上还有个相当文艺的名字,叫做耵聍。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橙色或淡黄色的蜡质分泌物,同时还混有灰尘和皮屑。它的主要成分为60%的角蛋白,12%~20%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醇类、角鲨烯,以及6%~9%的胆固醇。

我们俗话说的“湿耳”“干耳”,其实是由皮脂腺分泌的不同决定的。“干耳”的耳屎会比较容易脱落,而“湿耳”即油性耳屎,更容易堆积在耳道里,甚至长期积累导致耳朵堵住,表现为耳鸣(耳朵嗡嗡嗡)、耳痛(哎呦哎呦)、听力下降(什么!你说什么?)。

我们国人中只有4%~7%是所谓的“湿耳”,这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你有幸成为“湿湿的”这一小撮,请记住,并非疾病状态!


“不掏党” 胜出!

掏,还是不掏,这是一个问题!

其一:作为耳道耵聍腺产生的神奇分泌物,耳屎的存在并非毫无意义!它有润滑保湿、保护耳膜、抗菌防噪和自洁防尘等作用。

其二:耳屎会随着你的一举一动排出来,特别是咳嗽、咀嚼等动作如同神助攻,让旧耳屎顺势滚出耳道,给新耳屎腾空间。就是说,外耳道有着正常的新陈代谢及自洁作用,功能很强大,无需劳您亲自动手掏!

其三:掏耳朵其实是个高难度动作,你确信自己掌握到了要领?

最终……“不掏党”三连击直接K.O.“要掏党”。结论是,大部分人没必要掏耳朵,特别是“干耳”,且耳道不那么弯曲的人。



自行掏耳 的伤!

很多人都已经习惯自己瞎掏耳朵,有用长指甲的,有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的,甚至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按下孩子一顿乱掏!其中的伤,了解一下?

用力过猛,会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甚至并发中耳炎。

方法不当,可能将耳屎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减退,压迫鼓膜引起耳鸣,眩晕。而且,这种情况可能使就诊时清理的难度加大。

用不干净的挖耳勺、长指甲等挖耳,易挖出细微的伤口,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尤其是有些老年人迷信采耳足疗店,却不知消毒不正规极易造成交叉感染。还有一些人喜欢掏耳后用各种药水滴入耳道美其名曰杀菌,这样做也会破坏正常的皮肤屏障,可能导致外耳道湿疹,越来越痒,继发其他感染。

共用挖耳工具,会传染疾病。比如最常见的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可能引起外耳道乳头状瘤。

耳屎真的会越掏越多,经常掏就会分泌得越来越多。而且,新分泌的耳屎可能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正确姿势 学起来!

从健康角度考虑,一般来说耳朵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就无需处理耳屎。

如果耳屎量大,造成耳闷胀感,甚至导致疼痛或听力丧失,则需要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寻求专业帮助。

大量的耳屎堆积在外耳道,临床上称为外耳道耵聍栓塞。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或是用耳道内窥镜直接取出,或是滴药软化耳屎后取出。

如果你一定觉得掏耳朵很爽,毕竟掏耳朵算是增进感情的便捷方法之一,那你就要学习一下掏耳朵的正确姿势。

尽量用温暖、湿润的棉棒,擦拭耳道,将耳屎粘出。

不要用牙签、火柴、笔芯等硬质物品,试探你最脆弱的部分。

应该注意的是,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的耳闷胀感极易与外耳道耵聍栓塞相混淆,自行掏耳极易延误病情。

对于诸如合并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外耳道狭窄、既往未曾清理耳道、“油耳”、耳痒有渗出液等情况的患者,切莫自行掏耳朵,务必到医院就诊!



小小耳道大有乾坤,

温柔对待才是正解!

作者|北京老年医院耳鼻咽喉科 张玉洁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 王宁宇
楼主热帖
【红色尖兵军衔】:
【红色尖兵职务】:
【红色尖兵部门】:中部战区
【红色尖兵编制】:HSJB-TZ-ZB-
【红色尖兵军籍】:红尖80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674

回帖

9万

积分

空军少校

UID
343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4-20
最后登录
2025-11-8
在线时间
3 小时
积分
92010

学院勋章个人三等功总队个人嘉奖战区个人嘉奖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新区建区赞助勋章团员勋章文艺汇演铜质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21 11: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移动
掏耳朵,

跟抠鼻孔、撕脚皮比,

不需要偷偷做、暗暗爽。

甚至可以明码标价,

堂而皇之来套“采耳”?


掏耳朵那种酥酥麻麻的感觉很酸爽,掏出一大坨的成就感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人掏耳朵上瘾天天掏,结果把耳朵掏出问题来了。

张大爷就是这样,患有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平时也没其他爱好,在家闲着就掏耳朵。有一次,他洗澡后用棉签掏耳朵,不幸掏出个坏死性外耳道炎,甚至引起了面瘫和颅内感染,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做了好几个大手术,才算是把命保住。最终,被掏的这只耳朵,听力永久丧失,面神经也牺牲掉了。

代价这么大吓不吓人!到底还能不能愉快地掏耳朵了?



不掏 不自在?

有人痴迷掏耳朵,是因为耳屎这名字实在不雅,下意识地就关联到眼屎、鼻屎,甚至“翔”……不清理干净必定会浑身不自在!

其实,耳屎也就是耳垢,在医学上还有个相当文艺的名字,叫做耵聍。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橙色或淡黄色的蜡质分泌物,同时还混有灰尘和皮屑。它的主要成分为60%的角蛋白,12%~20%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醇类、角鲨烯,以及6%~9%的胆固醇。

我们俗话说的“湿耳”“干耳”,其实是由皮脂腺分泌的不同决定的。“干耳”的耳屎会比较容易脱落,而“湿耳”即油性耳屎,更容易堆积在耳道里,甚至长期积累导致耳朵堵住,表现为耳鸣(耳朵嗡嗡嗡)、耳痛(哎呦哎呦)、听力下降(什么!你说什么?)。

我们国人中只有4%~7%是所谓的“湿耳”,这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你有幸成为“湿湿的”这一小撮,请记住,并非疾病状态!


“不掏党” 胜出!

掏,还是不掏,这是一个问题!

其一:作为耳道耵聍腺产生的神奇分泌物,耳屎的存在并非毫无意义!它有润滑保湿、保护耳膜、抗菌防噪和自洁防尘等作用。

其二:耳屎会随着你的一举一动排出来,特别是咳嗽、咀嚼等动作如同神助攻,让旧耳屎顺势滚出耳道,给新耳屎腾空间。就是说,外耳道有着正常的新陈代谢及自洁作用,功能很强大,无需劳您亲自动手掏!

其三:掏耳朵其实是个高难度动作,你确信自己掌握到了要领?

最终……“不掏党”三连击直接K.O.“要掏党”。结论是,大部分人没必要掏耳朵,特别是“干耳”,且耳道不那么弯曲的人。



自行掏耳 的伤!

很多人都已经习惯自己瞎掏耳朵,有用长指甲的,有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的,甚至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按下孩子一顿乱掏!其中的伤,了解一下?

用力过猛,会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甚至并发中耳炎。

方法不当,可能将耳屎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减退,压迫鼓膜引起耳鸣,眩晕。而且,这种情况可能使就诊时清理的难度加大。

用不干净的挖耳勺、长指甲等挖耳,易挖出细微的伤口,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尤其是有些老年人迷信采耳足疗店,却不知消毒不正规极易造成交叉感染。还有一些人喜欢掏耳后用各种药水滴入耳道美其名曰杀菌,这样做也会破坏正常的皮肤屏障,可能导致外耳道湿疹,越来越痒,继发其他感染。

共用挖耳工具,会传染疾病。比如最常见的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可能引起外耳道乳头状瘤。

耳屎真的会越掏越多,经常掏就会分泌得越来越多。而且,新分泌的耳屎可能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正确姿势 学起来!

从健康角度考虑,一般来说耳朵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就无需处理耳屎。

如果耳屎量大,造成耳闷胀感,甚至导致疼痛或听力丧失,则需要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寻求专业帮助。

大量的耳屎堆积在外耳道,临床上称为外耳道耵聍栓塞。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或是用耳道内窥镜直接取出,或是滴药软化耳屎后取出。

如果你一定觉得掏耳朵很爽,毕竟掏耳朵算是增进感情的便捷方法之一,那你就要学习一下掏耳朵的正确姿势。

尽量用温暖、湿润的棉棒,擦拭耳道,将耳屎粘出。

不要用牙签、火柴、笔芯等硬质物品,试探你最脆弱的部分。

应该注意的是,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的耳闷胀感极易与外耳道耵聍栓塞相混淆,自行掏耳极易延误病情。

对于诸如合并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外耳道狭窄、既往未曾清理耳道、“油耳”、耳痒有渗出液等情况的患者,切莫自行掏耳朵,务必到医院就诊!



小小耳道大有乾坤,

温柔对待才是正解!

作者|北京老年医院耳鼻咽喉科 张玉洁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 王宁宇
【红色尖兵军衔】:
【红色尖兵职务】:
【红色尖兵部门】:中部战区
【红色尖兵编制】:HSJB-TZ-ZB-
【红色尖兵军籍】:红尖80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Loading...

QQ|Archiver|小黑屋|红色尖兵 ( 辽ICP备2025067198号 )

返回顶部
x

红色尖兵微信公众号

GMT+8, 2025-11-8 21:50 , Processed in 0.08055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红色尖兵 X3.4

© 2007-2025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